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1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4年4月17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4-17 06:44:3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4-4-17 08:09 編輯

【箴十四8】「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詭詐(或作“自歎”)。 」

道在箴言書中的意思乃是「為人」,而不是「事業」,所以這句話乃是針對通達的精義所作的道德反思;但我們卻很容易將通達衰減為只有業務的含義。同樣的,精明人小心地考慮他的行為和習慣,愚昧人卻回避有關其輕浮之生活方式的問題。──《箴言雷氏研讀本》

         愚昧的精義乃是內心的不誠實,不是只有欠缺真實(我們一定會以為只有這樣而已),而是逃避真實。下一則箴言不憚其煩地說明這一點。——《丁道爾聖經注釋》

         「詭詐」:自欺欺人。──《串珠聖經註釋》

         ●「通達人」:「精明的人」、「明智的人」。

         ●「在乎明白己道」:原文是「使他明白自己的道路」。

         ●「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詭詐」:「愚頑人的愚昧卻欺騙自己」。──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愚昧的人欺騙別人,以為會有利益。他沒有考慮自己行為的後果。通達人的智慧在於他審慎考慮自己的每一個計畫和行動。他所追求的道路是以通向永生為目標的。他知道自己的內心有一種力量在運作。否則他就會迷路(見耶17:9;弗5:15)。──《SDA聖經注釋》

【箴十四8~15】8~15節是一個交錯對稱的單元,以關鍵字「通達人 בִּין/bene」(8、15節)、「愚昧人 כְּסִיל/kes·el’」(8節)和「愚蒙人פְּתִי/peth·e’」(15節)首尾呼應,主題是「不憑眼見」(賽十一3):

o A. 通達人和愚昧人(8節);

o  B. 認罪和赦免(9節);

o   C. 外表不能看出內心(10節);

o    D. 惡人表面的成功必然傾倒(11節);

o    D1. 人以為正的路是死亡之路(12節);

o   C1. 外表不能看出內心(13節);

o  B1. 報應和報答(14節);

o A1. 愚蒙人和通達人(15節)。──《聖經綜合解讀》

         「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詭詐」(8節),可譯為「通達人的智慧使他認清自己的道路;愚昧人的愚昧卻是自欺」(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8、15節是一對平行句:

o 「通達人的智慧使他認清自己的道路」(8a),所以「通達人步步謹慎」(15b)。真智慧是三思而後行,不敢太自信,免得偏離神的道路。

o 「愚昧人的愚昧卻是自欺」(8b),因為他們「狂傲自恃」(16b),所以「是話都信」(15a),尤其一聽到體貼肉體的恭維話,就會偏離真理。所謂的「行動主義 Activism」,就是誘使愚昧人感覺自己很重要,因此甘願充當炮灰的一種方式。真智慧是內心一飄飄然,就立刻給自己敲警鐘。──《聖經綜合解讀》

         「愚妄人犯罪,以為戲耍;正直人互相喜悅」(9節),可譯為「愚妄人嘲笑贖愆祭;但正直人蒙悅納」(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9、14節是一對平行句:

o 「愚妄人嘲笑贖愆祭」(9a),他們因為罪沒有受到懲罰而沾沾自喜,以為可以不必認罪悔改,反而把犯罪原因推給家庭、別人或社會。真智慧是知道「心中背道的,必滿得自己的結果」(14a),早晚要受到報應,所以不要竭盡全力地掩飾錯誤。

o 「正直人」(9b)如果犯了罪,一定會認罪並作補償,所以必「蒙悅納」(9b)。真智慧是勇於承認錯誤,因為知道神必賜下赦免和恩典,「善人必從自己的行為得以知足」(14b)。所以馬克·吐溫(美國作家Mark Twain,1835~1910年)幽默地說:「務必坦率地承認錯誤,這將使你的上司猝不及防,結果給你一個機會去犯更多的錯誤。Always acknowledge a fault frankly. This will throw those in authority off their guard and give you an opportunity to commit more. 」──《聖經綜合解讀》

【箴十四9】「愚妄人犯罪,以為戲耍(或作“贖愆祭愚弄愚妄人”),正直人互相喜悅。」

本節有兩種可能的譯法:(a)動詞既是單數的,它所提示的譯法是:「(贖)愆(祭)愚弄愚妄人」(和合本小字)──也就是說,漫不經心之人獻祭也是沒有果效的(參,二十一27)。第二行的喜悅(和合、呂譯、AV、RV)若用在獻祭的上下文中,就是指神的悅納,多少支持了這個譯法;但這樣的意象似乎有點牽強,第二行乃是說到人跟人「之間」(呂譯)具體的關係,而不是對人的關係。RSV 採用了這個一般的含義,但卻將希伯來文經文作了激烈的「修正」。(b)單數動詞在希伯來文中也可以用來接複數的主詞,表達「他們當中每一個人」的含義;這形成了比較出色的意義:「每一個愚昧都嘲笑罪愆」(參,AV、RV)。與第二行結合起來,整則箴言乃是將愚昧人對於他們所造成之傷害──向著神的與向著人的61──毫不關切,與正直人對於維持善意的關切作個對比。——《丁道爾聖經注釋》

         可作「罪惡愚弄愚昧人,正直人卻蒙恩寵」:恩寵乃從神而來。──《串珠聖經註釋》

         愚妄人犯罪貽害社會,反引為樂;正直人做事,對神、對人負責,相處融洽。──《啟導本箴言註釋》

         ●「愚妄人犯罪,以為戲耍」:「愚妄人輕看贖愆祭」。

         ●「正直人互相喜悅」:「在正直人中有恩典」。

         ◎ 14:9 意義是愚昧人以為贖愆祭 利 5:4~6 5:15~19 是沒有意義的,不需要為發錯的誓言和干犯聖物付出代價。但是正直的人一定乖乖的付出代價,因而獲得神的「恩寵」、「接納」。──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戲耍(yalis)。這是單數的動詞,需要單數的主語。故可譯為“罪孽嘲笑愚昧人”。不管愚昧人有沒有嘲笑罪孽,罪孽肯定會嘲笑他們的,因為他們不明白罪惡對於他們的控制力(見箴5:22)。──《SDA聖經注釋》

【箴十四10】「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

我們在第14節與九12可以看見,每一個人之孤立的其他方面。外人這個字可能是暗示這條行不通的路可能可以向著朋友打開;但它比較有可能只是意味著「另一個人」(參,呂譯、現中「別人」;思高「他人」),像在約伯記十九27b一樣(引發我們注意這一點的,乃是歐特裡(Oesterley)。——《丁道爾聖經注釋》

         “無干”。不分享。──《箴言雷氏研讀本》

         這裡指出人的最苦與最樂,只有自己知道。──《串珠聖經註釋》

         心中的……無干: 本節告訴我們,人當獨自站在神面前。雖然有親朋好友,但有些問題我們只能自己面對,而這些終極問題的解決只在於神,因為神比我們自己還詳細清楚地知道問題之所在(太10:30)。 ──《聖經精讀本》

         ●無「干」:「與....有交流」、「共享」。──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儘管朋友和親人對於我們的悲歡會瞭解一些,但他們無法進入我們的內心,體驗我們的一切痛苦和憂傷。他們也無法充分理解我們的快樂。然而耶穌知道我們最深的悲傷,並分享我們最大的喜樂。──《SDA聖經注釋》

【箴十四10、13】10、13節是一對平行句,強調人並不能從外表看到內心。真智慧是不輕易根據外表的喜怒哀樂來論斷人,因為人的心情就像一雙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而愚昧人不但自己胸無城府,以為別人也是喜形於色:

o 「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10節),可譯為「心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陌生人無法分享」(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

o 「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13節),可譯為「即使在笑聲中,心也可能會痛;快樂的終點可能是愁苦」(英文ESV譯本)。──《聖經綜合解讀》

【箴十四11】「奸惡人的房屋必傾倒;正直人的帳棚必興盛。」

關於這個主題,見十2、3的註釋。興盛在希伯來文中是個有力的字眼,提示的是一棵正在萌芽的樹。——《丁道爾聖經注釋》

         ◎ 14:11 「帳棚」與「房屋」指的應該都是「家庭」。──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帳棚(’ohel)。本節對“房屋”和“帳篷” 進行比較。惡人會為今生制定一切的計畫。他要為自己營造安舒的住所。但義人必須記住自己只是客旅。他一路支搭帳篷,正在前往的城(見來11:9,10)。惡人的房屋遲早要倒塌,使他驕傲的主人在公義的審判者面前恐懼戰驚,無家可歸。義人的帳篷將成為他平安快樂的居所,直到他走完路程。他等候永生國度的來臨。在那裡他將擁有輝煌永恆的宅邸(見箴3:33;12:7;太7:24~27)。──《SDA聖經注釋》

【箴十四11~12】11、12節是一對平行句,強調人並不能根據表面看到結局。真智慧是與神同工,所以「盡人事以聽天命」(李汝珍《鏡花緣》),相信「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胡適1932年致畢業生)。而愚昧人卻以一時的成敗興衰論英雄,無論是工作還是傳福音,凡事一定要看到眼前的果效才能滿足:

o 「奸惡人的房屋」(11a)雖然表面上比「正直人的帳棚」(11b)堅固,但卻「必傾倒」(11a)。「正直人的帳棚」雖然表面上比「奸惡人的房屋」寒酸,但卻「必興盛」(11b)。真智慧是相信神在一切之上掌權,所以在環境似乎相反的時候,仍然堅信這個屬靈法則永遠不會改變。

o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12a),所有通往地獄的道路,原先都被以為是通往成功和天堂的捷徑。但即使所有的人都選擇了這條路,也不等於這條路是正路;只要這條路離棄了生命的源頭,一定「至終成為死亡之路」(12b)。「死亡之路」原文是複數,表明這條路看起來有許多選擇,但終點都是通向死亡。這條死亡之路並不是人無意踏入的,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人天生害怕痛苦,但卻不害怕死亡,所以沒被神揀選的人都以為死亡是理所當然的,一起赴死就會覺得人多壯膽,所以「他們不但自己去行,還喜歡別人去行」(羅一32)。真智慧是熟悉那條通往地獄的道路,並且離它越遠越好,這是前往天國最有效的方法。而當我們發現自己和大多數人走同一條路的時候,就要趕快停下來反思。──《聖經綜合解讀》

【箴十四12】「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正的意思是「筆直的」或「平坦的」,它經常是個道德詞語,像在前一節中一樣(「正直人」),但它在這裏乃是一條外表看來似乎是通往成功的捷徑,是那些不耐於勸誡(參,十二15)、或辛勞工作(參,十五19)、或道德顧忌(參,十三14)之人所走的。這則箴言一字不改地重複出現在十六25。——《丁道爾聖經注釋》

         成功的捷徑可能是引向滅亡的錯路。──《箴言雷氏研讀本》

         不接受勸善又不肯努力工作的人,喜歡走捷徑,視之為正路,結果自取滅亡。──《啟導本箴言註釋》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 人的眼光不能成為絕對的尺度。即使是追求客觀價值的人也各有極限,故當察看自己並將自己的道路交托給神(林後1:9)。因為連撒但都會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後11:14),若沒有源於神的深遂智慧,常有被欺騙的危險。 ──《聖經精讀本》

         ◎ 14:12 在 16:25 又出現一次,而且「死亡之路」的「路」,原文是複數型態,似乎表示這一條人以為正確的路,只是眾多死亡之路之一。許多人都會自認自己「行得正、坐得穩」,事實上那些行為只會帶人走向滅亡。──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本節所提到的死亡之路並不是盲目或無意踏入的。人們在選擇的時候,至少認定這條路眼下還是不錯的。這裡警告人不要依靠自己意識的引導,而不考慮它是否與的教誨相抵觸。許多自以為會認可更改祂準確要求的人,最後發現他們喪失了一切。羅馬巡撫彼拉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雖然他可能不熟悉聖經,但永生之“道”親自以言行來指教他。巡撫以為他與罪惡妥協,仍能保持自己的財富和地位,但妥協的結果是恥辱和死亡(太27:11~26)。──《SDA聖經注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