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4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4年5月8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4-5-8 07:38:2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4-5-8 07:39 編輯

【王下六15】「神人的僕人清早起來出去,看見車馬軍兵圍困了城。僕人對神人說:“哀哉!我主啊,我們怎樣行才好呢?”」

  僕人。希伯來文meshareth(見王下4:43節的註釋)。這個僕人不是因為自己的罪受到咒詛的基哈西(王下5:27)。這可能是陪以利沙到多坍來的一個先知門徒。和先知同經勞苦這些青年可以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 

  哀哉,我主啊!。這個年輕人既沒有他師傅那樣的信心,也沒有因信而來的力量和勇氣。──《SDA聖經註釋》

【王下六15~16】屬世的眼睛與屬靈的眼睛。①僕人的眼睛:僕人只看到了圍困多坍城的亞蘭軍隊,並被嚇得驚慌失措。屬世的眼睛往往從人的角度去看事物,這樣做常會遭到神的責備(太16~21~23)。②以利沙的眼睛:以利沙看到了天軍多於亞蘭軍隊,所以毫不畏懼。信神的人之所以理直氣壯,是因為他們看到了那看不見的(出14:1~14)。同樣,當信徒陷入困境時,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困難,而應當看到神的手在背後做工。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

【王下六15~17】先知的僕人見敵軍把城重重包圍,大為震驚,但神使他看見,有神的大能四圍保護化,比敵人的勢力更強大(參詩34:7~8)。――《串珠聖經注釋》

【王下六16】「神人說:“不要懼怕!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

         「與我們同在的」(16節),原文是複數,指「滿山的火車火馬」(17節),也就是在屬靈爭戰中保護信徒、服侍信徒(來一14)的天使。── 列王記下聖經綜合解讀

         ●「與我們同在的」:原文是複數型態,指的應該是後面的「火車火馬」。―― 蔡哲民等《查經資料》

  不要懼怕。耶和華經常向人說這樣堅定信心的話!神的百姓在世寄居,他們發現自己所處的境況常使自己懷疑和懼怕,但神使他們知道自己與他們同在並說出盼望和勇氣的話語(見創15:1;46:3;出14:13;民14:9;申1:21;賽43:1;路12:32)。只要神的兒女還在地上,困難和危險隨時會出現,他們也必須面對。撒但要盡全力使義人懼怕懷疑,但透過這些迷霧,耶和華的聲音清晰而又堅定:“你們心裡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14:27)。 

  更多。當神人被耶和華的敵人所圍困時,他堅信那與他同在的力量比敵人的力量要大得多。當西拿基立圍困耶路撒冷城命令以色列人投降時希西家也向他的人民發出了同樣具有勇氣的信息(代下32:7,8)。神最軟弱的兒女,在世上似乎是孤獨無助的,即便是面臨所有敵人的圍困,仍無須害怕。有神與他同在,他必勝過魔鬼的全軍。──《SDA聖經註釋》

【王下六17】「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少年人的眼目,使他能看見。”耶和華開他的眼目,他就看見滿山有火車火馬圍繞以利沙。」

         以利沙看見一隊天軍在那裏等候神發施號令。――《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山」(17節)原文是單數,指多坍旁邊的山丘。── 列王記下聖經綜合解讀

         人肉眼能看見的「車馬軍兵」(15節)雖然可怕,但實際上不堪一擊;只有人肉眼看不見的「火車火馬」(17節),才是在屬靈爭戰中決定勝敗的關鍵。因此,在難處面前,我們應當求神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目,讓我們能看到「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約壹四10)。因為「屬靈的人能看透萬事,卻沒有一人能看透了他」(林前二15)。── 列王記下聖經綜合解讀

         神特意讓這位少年人看見「與我們同在的比與他們同在的更多」(16節),是要在本章結尾的時候,讓悖逆的百姓在神的管教面前無可推諉,不得不承認:神既然肯差派「滿山的火車火馬」來保護一個小小的僕人,撒馬利亞城的百姓被亞蘭人圍困,不是因為「耶和華不幫助」(27節),而是人拒絕尋求神的拯救。── 列王記下聖經綜合解讀

         ●滿「山」:原文是單數型態,指的應該是多坍東邊的那個山丘。

         ◎其實神的天軍應該沒有什麼固定的形式,但是此處神讓僕人看見「火車火馬」,與接以利亞上天的交通工具相似,應該是體諒人的理解能力,用人所能理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介入。―― 蔡哲民等《查經資料》

  開這少年人的眼目。最真實的事人的肉眼有時是看不到的。若沒有耶和華的幫助人就不能看到神和他的使者。我們的肉眼只能看到屬乎血氣的東西。屬靈的事情只有藉著靈才可以辨別。我們最大的需要就是我們的眼目得以打開,好使我們注意到神和天國裡重要的事。除非神開我們的眼睛,否則我們歷經一生都是瞎眼的,不能理解那些關乎耶和華的事,看不到公義的重要,也不能欣賞聖潔的榮美。當我們祈求神的時候我們的眼睛就被打開了,我們開始看清什麼是世上最重要的事。 

  滿山。神的使者總是守護著義人。環護正直人的是天庭的使者,惡天使不能穿過他們的行列,除非聖徒自己選擇放棄上天的保護。一個人有耶和華的幫助就能勝過地上最強大的軍旅(見詩3:6;27:1,3;34:7)。那圍繞以利沙的火車火馬就是無數神派來保護他僕人的大能的天使。──《SDA聖經註釋》

【王下17 火車火馬經文不是說火車火馬遍佈眾山(複數),而是滿了(一個)山,並且圍繞以利沙。這一點顯示這「山」是多坍城所在的遺址(這城比四周的平原高出兩百呎)。他們代表先知的侍衛。耶和華經常被稱為「萬軍之主」,即天軍的統帥。祂這隊戰車來此是要作戰。有關火車火馬的進一步討論,可參看二章11~13節的注釋。有關耶和華作為神聖戰士,則可參看:撒母耳記上四3~7的注釋。──《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六17~18在任何環境中都可能有負面及正面的觀點,人所需要的是神的啟示(開他的眼目──惟有神能做到),讓人能見到神用更多的軍馬圍住那些圍城的軍隊。眼目昏迷(MT 作 sanwe{rim)有時被視為是神對不信的異教徒(go{y;創十九11)之刑罰,但耶穌說明其原因未必一定是罪(約九3)。以利沙的話(19節)乃是請君入甕之計(Delitzsch)。──《丁道爾聖經註釋》

【王下六18】「敵人下到以利沙那裡,以利沙禱告耶和華說:“求你使這些人的眼目昏迷。”耶和華就照以利沙的話,使他們的眼目昏迷。」

         “眼目昏迷”。第二次出現這個希伯來字詞,此外只見於創世記十九章11節,參看那節的腳註。――《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使他們的眼目昏迷: 創19:11中也用了同樣的詞語描述。此處的“使眼目昏迷”並非指真的如此,而是指利用他們的疑惑之心,使他們陷入自己的陷阱中。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

         ●「眼目昏迷」:「突然失明」。―― 蔡哲民等《查經資料》

  眼目昏迷。希伯來詞語sanwerim,在這裡出現了兩次,其它僅在創19:11節中出現過。一些人認為這裡的意思不是指眼睛的全盲,而僅僅是人處於一種幻覺的狀態,不能分辨事物的真實情況(見創19:11節的註釋)。這裡出現兩個問題:(1)如果這些亞蘭軍人完全瞎了,以利沙怎麼能領他們走過十一英里多長的山路將其帶到撒瑪利亞呢?(2)既然失去視力,亞蘭人的努力就會白費,為什麼他們還要堅持去抓以利沙呢?如果失明是徹底的,那麼對此的解釋就是,這些人被“雙重的失明”打擊了。心靈上的暗昧使他們不顧神的打擊而堅持自己的惡行。這個神蹟不僅使他們遭遇到肉體上的失明,還使他們固執於自己要抓以利沙的念頭,使得以利沙有可能將他們領到撒瑪利亞。──《SDA聖經註釋》

【王下18 眼目昏迷用來形容昏迷的字眼,本段以外只用來描述所多瑪城中羅得家門外聚集的人群(創十九)。這字與亞喀得語中晝盲症一字有關,在希伯來語(和亞蘭語)中,又用來形容夜盲症(與創十九吻合)。按照亞喀得文獻,上述兩種病症都需要法術來醫治。晝盲症和夜盲症的主要病因,都是缺乏維生素 A,而維生素 B 的缺欠,可能亦助長了兩處經文都顯然提及的昏亂感覺。所以醫治這些症狀的法術中,主要的一步使用了(富於維生素 A 的)肝臟,是很值得留意的一點。杜庫提寧努他史詩一個值得注意的段落中,這位亞述王記述諸神如何站在他的一方,沙馬士(太陽和正義之神)據稱使敵軍目盲。──《舊約聖經背景注釋》

【王下六18~23】神使亞蘭人突然昏眩,以利沙便把他們領進離多坍約十六公里(十英里)之首都撒瑪利亞,並設宴款待他們,結果亞蘭人的侵略從此停止了。――《串珠聖經注釋》

【王下六19】「以利沙對他們說:“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你們跟我去,我必領你們到所尋找的人那裡。”於是,領他們到了撒瑪利亞。」

         以利沙偕捉拿他的大軍同往,士兵眼目昏迷,既認不出以利沙,也分辨不出方向,不知道所尋找的人就在身邊。擄人的現在成了被擄的。――《啟導本聖經列王紀下註釋》

         以利沙並沒有向亞蘭人撒謊,因他的家的確是在撒瑪利亞(參本章32)。――《串珠聖經注釋》

         亞蘭軍隊眼目昏迷,便跟隨以利沙去了。若信徒屬靈的眼目昏迷,任憑撒旦誘惑擺佈,好象飛蛾愛火,飛入火海一樣。法利賽人就因為沒有認識到自己瞎眼,才會把永生的主釘在了十字架上,從而不僅把自己,還把別人引向死亡(太23:16,26;約9:39~41)。與此相反,大衛把耶和華當作自己的牧者,依靠耶和華(詩23:1~6),所以才能夠以公義治理以色列(撒下8:15)。因此我們也要脫去從前行為上的舊人,因為這舊人是因私欲的迷惑漸漸變壞的,並且穿上新人,因為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4:22,24)。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

         ●「撒馬利亞」:位於多坍以南16公里,步行大約兩小時。大約中午亞蘭軍應該就已經到了撒馬利亞城。―― 蔡哲民等《查經資料》

  這不是那道。在其它一些類似的事例中也有耶和華的敵人被牽著鼻子作出錯誤的判斷最終導致了他們的失敗,比如,(1)基甸使他的三百人對米甸人好像成了一股壓倒性的力量(士7:19~21);(2)在與摩押人的戰鬥中水看上去好像是血(王下3:22~23);(3)一種聲音,亞蘭人誤判為赫人和埃及人車馬靠近的聲音(王下7:6)。另見書8:15節。──《SDA聖經註釋》

【王下六19先知以利沙向亞蘭軍隊撒謊,他豈不是犯罪嗎?】

     若考慮當時由以利沙所著手策劃的佈局,嚴格來說,以利沙並沒有撒謊。亞蘭王便哈達派軍隊圍困以利沙所在的那城,以利沙便對那些先頭部隊說:「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你們跟我去,我必領你們到所尋找的人那裡。」在前一晚,以利沙的確還在多坍,而便哈達的軍隊也是往多坍進發。不過,到了第二天,上述兩件事情都不正確了。為什麼呢?原來以利沙已經出城迎接那些軍兵了。因此,假如軍隊要捉拿以利沙。那麼,前往多坍的道路已不是他們正確的路途。於是,當以利沙說「這不是那道,也不是那城」時,他正是報告了正確的消息。那時候,以利沙的目的是走在他們的前面,下到撒瑪利亞,在那城市裡,軍兵便不再會「眼目昏迷」(即認不出以利沙)。因此,以利沙所說的後半段說話也是正確的,假如他們跟隨以利沙前往撒瑪利亞,他們便會發覺以利沙在這城裡面。第二十節顯示以利沙如何應允了他向軍兵所作的承諾一一他們在撒瑪利亞「看見」他們奉命要捉拿的先知。然而,亞蘭王所差派的軍兵非常不幸,當他們進入撒瑪利亞後,便看見他們希望捉拿的人——以利沙——正受一大隊以色列軍兵保護著,而亞蘭兵自己,卻被重重包圍。

    列王紀下第六章,描寫了耶和華神如何令亞蘭軍兵眼目昏迷,以致全部軍隊都潰敗了(他們的情況,正好像所多瑪人要衝入羅得的家中時,也是眼目昏迷,參創十九11)。然而,若我們認為以利沙撒謊,是不合理的。因為嚴格來說,以利沙說話裡的每一部份都是正確的。經文沒有記載他說:「我不是你們正要找尋的人。」以利沙只是對亞蘭軍兵說,他會引領他們進一個城,他們可以在那裡找到他們要尋找的人,而以利沙就緊接在亞蘭軍兵之前進入撒瑪利亞城。── 艾基斯《舊約聖經難題彙編》

【王下六20】「他們進了撒瑪利亞,以利沙禱告說:“耶和華啊,求你開這些人的眼目,使他們能看見。”耶和華開他們的眼目,他們就看見了。不料,是在撒瑪利亞的城中。」

         以利沙並沒有撒謊,因為他的家的確是在撒馬利亞(32節)。── 列王記下聖經綜合解讀

         從多坍到撒馬利亞大約要走4個小時,早晨出發,大約中午能到。── 列王記下聖經綜合解讀

【王下六21】「以色列王見了他們,就問以利沙說:“我父啊,我可以擊殺他們嗎?”」

         以色列王稱先知為父,見王下2:12注。――《串珠聖經注釋》

         「以色列王」(21節),可能就是約蘭王。他說:「我父啊」(21節),是表示對先知的尊重。── 列王記下聖經綜合解讀

         ●「我父啊」:以色列王稱呼以利沙為「我父」,代表他相當尊重以利沙。

         ◎ 6:21 中以色列王大概也為了這個奇怪的神蹟,不知道怎樣處理這些用神蹟帶來的俘虜,因此他問先知:我可以殺掉他們嗎?結果先知要求要善待他們。很可能神就是要透過這個「善待敵軍」的舉動,除去以色列與亞蘭的戰爭。這些人如果不是以利沙帶來的,以色列王應該也不會放過他們,如果沒有「善待敵軍」,兩國大概也不會有這短暫的和平。―― 蔡哲民等《查經資料》

  問以利沙。以色列王向先知求問指示。王雖然戴著屬世的冠冕,但先知是在以耶和華的名說話。約蘭可以指揮以色列的全軍,但天使所組成的軍陣卻聽從以利沙的號令。 

  我父啊。這個短語的應用並不代表他們之間有任何血緣關係,只是為了說明以色列王對先知的尊重。 

  我可以擊殺他們嗎?。這些話兩次從約蘭口中說出(英文中這句話說了兩遍)表明他非常想把先知帶到他手心裡的亞蘭人給殺了。但他沒有立即動手殺他們這一事實也表明以色列王對於如此做是否合適還心存疑慮。──《SDA聖經註釋》

【王下六21~23王承認以利沙有更高的權柄(我父),請他指點。就算是在禁令(h]e{rem)之下的戰犯通常都不會被用來獻燔祭或處死(叛亂的首領例外)。「豈可以擊殺他們嗎?」(NIV、JB)強調這一點,不可(22節)乃強烈的斷言。另有解經家(Montgomery)主張以利沙認為在戰爭上被擄者應當擊殺,而投降者則可放生(參:王上二十31~43對亞哈之責備)。NEB 將第22節解釋為「你可以擊殺你用刀用弓擄來的,但至於這些人……」。設擺飲食(23節,希伯來文 ka{ra^,亞喀得文 qire{tu)乃接著立約協議之後,原則上排除了報復的可能性(因此有羅十二20~21)。寬厚通常帶來和平。──《丁道爾聖經註釋》

         使亞蘭的士兵眼目昏迷,繼而再使他們恢復視力,這樣做目的是叫他們的王承認神的大能。――《列王紀下雷氏研讀本》

【王下六22】「回答說:“不可擊殺他們。就是你用刀用弓擄來的,豈可擊殺他們呢(或作“也不可擊殺,何況這些人呢?”)?當在他們面前設擺飲食,使他們吃喝,回到他們的主人那裡。”」

         「就是你用 ...... 擊殺他們嗎」:意思大概是:所擄來的戰俘(通常被強逼作奴隸,參串9),你尚且不殺死,何況這些人呢?――《串珠聖經注釋》

  不可擊殺他們。神不允許約蘭殺掉俘虜,因為所行神蹟的目的不是要致那些亞蘭人於死地,而是要開他們的眼睛,使他們認識到企圖敵對神的先知是完全愚妄和無用。通過那服侍乃縵家的希伯來使女亞蘭人已有一次機會可以熟悉耶和華的慈愛和他的能力。神樂意使他們進一步瞭解他的無限的愛和不可抗拒的大能。如果這些被俘的亞蘭人不回到自己的祖國,不向他們的同胞講述所發生的事,那麼耶和華在這個神蹟中的旨意怎麼能夠實現呢? 

  豈可擊殺他們嗎?。對於以色列王來說,冷酷無情地屠殺戰場上抓獲的俘虜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行。以利沙已經向約蘭說明,這些人和那些在戰場上俘虜的人擁有同樣的權利,不可受到傷害。在正常情況下以色列王處死自己俘虜的人都算為有罪,那麼眼下這種情況如果他擊殺這些人豈不更要受到譴責嗎?何況他若這樣行將要讓亞蘭人如何看待以色列和以色列的神呢? 

  設擺飲食。這裡的意思是,不要將他們看作囚犯,反要奉為上賓。亞蘭人上了實際的一課,看到以色列人的宗教是如何使人變得仁慈友善的(見箴25:21,22;太5:44)。──《SDA聖經註釋》

【王下六22~23】真正能夠勝過敵人的,並不是用刀或武力,而是用仁慈和愛。同樣,能夠使頑固不化的心靈歸向主基督的,並不是有條有理的論證的勝利,而是打動人內心的真愛(約壹3:16;林後5:14)。 ――《聖經精讀本──列王紀下註解)》

【王下六23】「王就為他們預備了許多食物。他們吃喝完了,打發他們回到他們主人那裡。從此,亞蘭軍不再犯以色列境了。」

         「軍」:原文作「群」(與王下5:2同)。大概是指從事邊境侵略活動的遊擊隊,與本章24節之「全軍」不同。

         本節是指亞蘭人不再採用遊擊戰術,與下文之大軍壓境(24)並沒有矛盾之處。――《串珠聖經注釋》

         神不允許約蘭擊殺俘虜,是因為這個神跡的目的不是要擊殺仇敵,而是要施行拯救。神不必使用「滿山的火車火馬」(16節)來擊殺敵軍,只讓約蘭王「在他們面前設擺飲食,使他們吃喝回到他們的主人那裡」(22節),就可以讓百姓得著在戰場上得不到的和平(23節)。── 列王記下聖經綜合解讀

         神用一頓飯贏得了與亞蘭的和平,是要在本章結尾的時候,讓悖逆的百姓在神的管教面前無可推諉,不得不承認:神兵不血刃就能讓「亞蘭軍不再犯以色列境了」(23節),因此,後來亞蘭王「上來圍困撒馬利亞」,不是因為「耶和華不幫助」(27節),而是人拒絕尋求神的拯救。── 列王記下聖經綜合解讀

  食物。希伯來文kerah,“宴會,”或“酒宴。”以色列王給亞蘭人擺上的不是普通的飯食,而是為特殊場合準備的盛宴。根據沙漠地區不成文的習俗,一個人在某人的帳篷裡吃了飯就成為主人朋友並且受到主人的保護。 

  回到他們主人那裡。當這些亞蘭人回到自己國家的時候他們已不再是原先那群侵略以色列的人了。他們和以色列人已經從仇敵變成了朋友。那些擺設用於款待他們的飯食不僅滿足了他們肉體的需要而且餵養了他們的靈魂。他們學到的這一課是不會輕易忘記的。 

  不再犯。這就是約蘭以寬懷和大度對待他的俘虜的自然結果。從那時起亞蘭對以色列的侵略就暫告結束了。約蘭用軍隊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現在用殷勤的款待得到了。仁慈證明它自己比刀劍更有力量。當人善待他們的仇敵時就是在善待自己。神的恩典不僅是給義人的也為給惡人存留,“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5:45)。所以人要愛他們的仇敵,善待那些虧負自己的人。只有靠這樣一種精神人與人之間的苦毒和爭競才能被趕出去。──《SDA聖經註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