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226|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23年12月27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3-12-27 06:59:0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23-12-27 07:00 編輯

【箴十一24】「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

這節經文所強調的,乃是你有時候必須失去才能獲得的這種矛盾。這是引自商業世界,而未必是取自農業世界〔施散(和合、AV、RV)是個相當一般性的詞語〕,其應用有相當廣闊的範圍。但樂善好施是個明顯的例子(詩一一二9;林後九6~9),而更深一層的,乃是捨己(約十二24、25)。在第二行,RSV 之「應該給的,卻緊握不放」,比和合、呂譯、思高、現中、AV、RV 的譯法都更為妥當。——《丁道爾聖經注釋》

         聖經教導我們,施比受更為有福(太5:42;7:12)。但是,沉淪在罪惡的人,在一切問題上均會以自己為中心,不肯幫助不幸的鄰舍。生命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在於服事他人。耶穌親自作了我們的榜樣(約12:23~25),他教訓跟隨自己的眾人說,當過施予的生活(太5:42;路14:26)。聖徒既以耶穌基督為主,就當虛懷若谷,以致能夠丟棄萬事,看作糞土(腓3:8)。 ──《聖經精讀本》

  不是每一種施捨都會帶來增添。隨意施捨往往給施和受的人都帶來傷害。但出於愛心而審慎使用自己的錢財救苦救難的人,會使雙方都得到益處。幫助別人越多,所得到的就越多。為服務也是這樣(見第25節)。偏留超過了所需要的,就會導致屬靈和物質方面的貧窮。──《SDA聖經注釋》

【箴十一24~25】慷慨助人為蒙福的道路。多種的多收(林後九6),越肯給人便越有(路六38)。吝嗇的人只為自己積儲,不願助人,也會孤獨無助。──《啟導本箴言註釋》

         ◎ 11:24~25 是說明為他人著想,最後自己也會獲得回饋。太過單顧自己,下場反到會匱乏。──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箴十一24~26】財富並非囤積而得,相反地是因好施而來。「屯糧不賣」:等到人最需要時才以高價賣出。──《串珠聖經註釋》

【箴十一25】「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這是比較不那麼矛盾的,沿著第17節的路線來探討這件事(見該處的註釋)。——《丁道爾聖經注釋》

         ●「好施捨的」:「祝福的人」。

         ●「必得豐裕」:「必得祝福」。──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幫助別人的,會給自己帶來福氣(見林後9:6~15)。──《SDA聖經注釋》

【箴十一25~26】25~26節都是農業方面的比喻。25節是具體說明「有施散的,卻更增添」,26節是具體說明「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

o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25a),可譯為「祝福別人的,必得豐裕」(英文ESV譯本),意思是祝福別人的,神也讓他的牲畜肥壯。

o 「滋潤人的,必得滋潤」(25b),可譯為「給別人澆水的,必得澆灌」(英文ESV譯本),意思是用自己的水泉幫人澆灌田地的,神也使他的田地得著澆灌。我們幫助別人,實際上就是幫助自己,這也是「愛人如己」(利十九18)的屬靈法則。

o 「屯糧不賣的」(26a),指在缺糧的時候囤積居奇、待價而沽。

o 「情願出賣的」(26b),指在饑荒的時候糴糧給人(創四十一56)。──《聖經綜合解讀》

【箴十一26】「屯糧不賣的,民必咒詛他,情願出賣的,人必為他祝福。」

這一節經文藉著所激發的禱告或詛咒而特別引入屬天的層次。這裏的屯積(AV 還是譯作「緊握不放」,但原文與第24節的那個字不同)是有計畫地哄抬物價──不只是第24節的吝嗇。——《丁道爾聖經注釋》

         “屯糧不賣”。他囤積糧食,為的是提高價格。──《箴言雷氏研讀本》

         屯糧不賣的: 指囤積居奇,待價而沽的行為。當時,一些認錢不認人的財主們,似乎大量購進糧食等生活用品,待出現缺貨現象時,才拿出去賣。阿摩司也曾辛辣地批評這種腐敗現象(摩8:4)。 ──《聖經精讀本》

         ◎ 11:26 意義應該是指「囤積居奇的人將會被咒詛」。──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在缺糧的時候,有人囤積糧食,等到價格上揚以牟取暴利。他們是以犧牲同胞的利益為代價的(見摩8:4~7)。而那些按正常價格出售,以打擊高價的人,會受到愛戴的和祝福。約瑟在埃及的工作既是為王,也是為民。約瑟的這種囤積在任何缺乏的年代裡都是受歡迎的(創41:53~57)。──《SDA聖經注釋》

【箴十一27】「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獨求惡的,惡必臨到他身。」

構成懇切求的只有一個字,所提示的意義是守夜等候黎明來到;見一28的註釋。關於這則箴言一般的要旨,參第17節。——《丁道爾聖經注釋》

         27節的「善」(27節)與23節的「好」原文是同一個詞,這個關鍵字把27節和23節聯繫到一起,前後呼應。「求善的」(27a),是為別人求好處;「求惡的」(27b),是咒詛別人。我們為別人求什麼,最終卻是自己得到什麼,這也是一個屬靈的法則,「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找到」(太七8)。──《聖經綜合解讀》

         用真智慧來提升人生價值的途徑只有一個:不是增加多少,而是減少多少;不是擁有多少,而是舍去多少(約十二23~25)。無論是屬靈還是物質,施比受都更為有福(徒二十35)。因為施捨就是舍去不能保留的,得著不會失去的;減少屬肉體的,增加屬靈的。所以捨棄比獲取更能提升人生的價值,這就是「積攢財寶在天上」(太六20)的屬靈法則。──《聖經綜合解讀》

         公平的交易(1節)和慷慨的施捨(24~25節),都是神所喜悅的。今天,許多人卻想取代神的法則,用所謂的經濟正義(Economic Justice)代替慷慨的施捨:不是鼓勵人「好施捨」,而是先取走百姓的錢,然後替他們「施散」給更有可能投票給自己的人,讓他們更加倚賴政府、繼續擁護自己,越來越習慣於貪戀別人的錢財(出二十17)。這樣的施捨是減少別人、增加自己,並不是「義人的心願」,而是「惡人的指望」。凡是倚賴人的「均貧富」夢想,無不始于「均富」、終於「均貧」;凡是不能使人更加仰望神、只會使人更加倚賴人的「施捨」,都不是「求善」,而是「求惡」。──《聖經綜合解讀》

  凡積極為同胞服務的人必獲得榮譽和嘉納。他們追求良善是無私的,一定會得到獎賞。──《SDA聖經注釋》

【箴十一28】「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義人必發旺如青葉。」

第一個人有突然被提升的危險,第二個人則有生命與成長的韌力。

RSV 將跌倒(yippo{l)改成「凋落」(yibbo{l,參,現中),這是一個迷人的筆觸,但卻沒有經文的支持,事實上也沒有必要。——《丁道爾聖經注釋》

         財物會朽壞,不可倚靠。惡人仗財淩人必受罰(詩四十九6;六十二10;參提前六17~19)。──《啟導本箴言註釋》

         倚仗錢財的背後隱藏著放蕩與安逸等邪惡態度,這些人就像衰敗的樹葉。相反,以神為主的人,就像一棵樹栽在溪水邊,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詩1:3;92:13;賽66:14)。 ──《聖經精讀本》

         ●「發旺」:「發芽」。

         ●「青葉」:「綠葉」、「樹葉」。──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必跌倒。耶穌說富人進天國很難,這使門徒們感到驚訝(可10:24~26)。希伯來人認為財富是賜福和在世界上立業的可靠標誌。但財富往往是陷阱。富人感覺不到需要聖靈,並要與別人分享財富。他常常覺得需要通過增加自己的財產和資源,來保護自己的地位(見提前6:17)。雖然他們進入墳墓時帶著人的讚譽,留下大筆的財富,但在眼中,他只不過是一片落在地上的枯葉。

  如青葉。直譯是“葉子”。義人被比作綠葉,惡人則被比作秋天的落葉。──《SDA聖經注釋》

【箴十一28~31】28~31節是一個單元,主題是比較倚仗財富和智慧的結果。──《聖經綜合解讀》

         「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28a),是把倚仗財富的惡人比作根基不穩的房屋,結果必然倒塌。29節繼續了房屋的比喻:「擾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風」(29a),因為倚仗財富等於破壞自己的家庭,就像亞幹(書七24~26),最終落得一場空;「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僕人」(29b節),指倚仗財富的愚昧人必會家道敗落、賣身給有智慧的人作奴僕。──《聖經綜合解讀》

         「義人必發旺,如青葉」(28b),是把有智慧的義人比作一棵樹。30節繼續了樹的比喻:「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30a),供應人生命、救人脫離死亡,就像亞比該(撒上二十五33);「有智慧的,必能得人」(30b),這棵樹的果子可以吸引人歸向智慧。──《聖經綜合解讀》

【箴十一29】「擾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風,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僕人。」

這是第17節所引入之要旨的一個變通的說法;亦見該處對擾害這個字所作的解釋,它在這裏可以譯作「使……不安定」。——《丁道爾聖經注釋》

         「承受清風」:一無所有。──《串珠聖經註釋》

         本節可作17節的解釋。殘忍對待他人,自己也受害。《創世記》三十四25~30和四十九7所記利未和西緬因兇殘對付示劍,以致影響後代子孫在地業上的分配,可為殷鑒。亞幹不顧一族安危,私藏當滅的擄物,招來殺身之禍,也是顯例(書七22~25)。

“清風”指毫無所獲,有若一陣風。──《啟導本箴言註釋》

         ●「擾害」己家的:「打擾」、「找麻煩」。

         ●「承受」清風:「繼承」。

         ●「慧心人」:「智慧的心」。

         ◎ 11:29 擾亂自己家庭,將導致無法繼承到任何財物。──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管理無效或懶惰,會間接地導致困境,使他和他的家庭失去了生活的資源。過於吝嗇,擔心浪費自己寶貴的金錢,會給自己帶來直接的困難。這樣的態度很難得到家庭和僕人的合作。這兩種情況都是有損無益的(路15:11~32)。

  在所羅門的時代,這樣的愚昧人可能喪失自己所繼承的財產,被迫作智慧人的僕人。智慧人因為其仁慈和慷慨而得到家人的愛戴和支持。見浪子的故事。──《SDA聖經注釋》

【箴十一30】「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希伯來文(和合、思高、AV、RV)的含義是:義人具有賜生命的影響力,而智慧人則贏取別人歸向智慧。然而,在上下文有必要的時候(如,王上十九4),得人(思高「奪取人心」)這個片語的意思也可以是「奪取性命」;七十士譯本以「強暴」(h]a{ma{s)代替「智慧人」(h]a{ka{m),提供了這樣的上文,呂譯、現中、RSV 的譯文即根據於此。但舊約聖經對於以觀念或影響力來贏取人的這種隱喻非常熟悉(參,不好的含義,六25;撒下十五6);而「你必得人」的這個應許,如果是要喚醒人想起這則箴言,無疑也是很適當的。——《丁道爾聖經注釋》

         “生命樹”。即生命的源頭。“得人”。並非指叫人得救恩,而是吸引別人,將智慧傳授給他們。──《箴言雷氏研讀本》

         有智慧者吸引人,使人亦得著智慧。──《串珠聖經註釋》

         “生命樹”是恢復心靈力量的源頭。“得人”指人心歸向智慧之道,義人有此影響力。比較三18。──《啟導本箴言註釋》

         ●「生命樹」: 創 2:9 3:22,24 ,可能指「延續生命的方式」。實際上指的,應該就是家族命脈的持久延續。──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生命樹。義人結果子在於智慧有益的話語和行為,這些言行對於別人就像生命之樹,可以滋養身體和心靈。義人的榜樣也會促進屬靈的健康,導致永生。

  (loqeach)。是動詞laqach的一種形式。在本節中該動詞的賓語是“人”(希伯來語nephesh的複數nephashoth),而nephesh又常常指“生命”(創9:4;出4:19等),故有人把這句譯為“奪取生命的人”。參王上19:4;詩31:13;箴1:19。若是這樣,“奪取生命”何來智慧呢?這就是本文的基本問題。所以KJV版把laqach譯為“贏得”。其他譯本依據七十士譯本譯為“從公義的果實中長出生命樹;但罪人的生命早就被剪除”。──《SDA聖經注釋》

【箴十一31】「看哪,義人在世尚且受報,何況惡人和罪人呢?」

    受報(和合、RSV)可以有令人安心(參,呂譯「得賞報」)或威脅(參,現中、思高「遭受報復」)的意味,七十士譯本支持後者,彼得前書四18全部引用(「若是義人僅僅得救……」)更是支持這個含義。換句話說,沒有一個人是犯罪而不受刑罰的,即使是像摩西或大衛那樣的人也不例外,硬心背逆之人當然更不會免受刑罰(參,耶二十五29;結十八24)。值得注意的是:在彼得前書四12~19,甚至連義人在逼迫底下所遭受的苦難,有部分也被視為(像這則箴言中一樣)是個審判,無論它還帶有其他的什麼層面。──《丁道爾聖經註釋》

         「受報」:得著應得的賞報。──《串珠聖經註釋》

         義人若有過失,神尚且懲罰(民二十11~12;撒下十二10),何況罪人(參彼前四18)?世上沒有一人犯罪可免神的刑罰。──《啟導本箴言註釋》

         “尚且受報”有兩種解釋:第一,是指“得賞賜”,倘若如此,本節就是指義人與惡人將要受到截然相反的報應。第二,是指“受審判”,倘若如此,本節則指“義人尚且根據其所行受報,何況是惡人呢?”。本書採用後一種解釋。即世上的所有人皆會因自己所犯的罪而受罰,在神的絕對公義面前,所有人都必受到審判。只有藉著耶穌基督代贖的恩典,才能免受懲罰(羅6:23)。──《聖經精讀本》

         「義人在世尚且受報」(31a),原文是「義人在地上尚且受報」(和合本修訂版,英文ESV譯本)。使徒彼得引用了本節(彼前四17~18)。神樂意賜福給祂的百姓,但財富未必都是祝福。人若離棄智慧、倚仗財富,錢財反而會帶來災禍(28節)。相反,一個有智慧的人,「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詩一3),並且能給人帶來生命和智慧。這個屬靈法則對所有的人都是有效的:連有智慧的「義人」,尚且承擔選擇的後果(31節),何況那些不能做出明智選擇的「惡人和罪人」(31b)呢?因此,凡有頭腦的人,都應當按照智慧、而不是順從自己的肉體行事。──《聖經綜合解讀》

         ●尚且「受報」:「賠還」、「回報」。── 蔡哲民等《箴言研經資料》

  看哪。或“如果”。七十士譯本為“若是義人僅僅得救,那不敬虔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在彼前4:18引用了這個譯文。七十士譯本為西元第一世紀所通用,是說希臘語的基督徒所用的《舊約》聖經。當希臘語與希伯來語不一致時,很難確定是因希伯來語原文文本不同,還是翻譯或抄寫所造成的。

  當的計畫完成時,義人終必在地球上得到報賞(但7:27;太5:5;彼後3:13;啟21:1,2)。惡人也要在地上受到懲罰(啟20)。──《SDA聖經注釋》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