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教會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7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015年06月04日靈命日糧讀經註釋 [複製鏈接]

Rank: 8Rank: 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5-5-31 08:06:52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rbc 於 2015-5-31 08:07 編輯

馬可福音14章32-50節


http://traditional-odb.org/?p=127307

【可十四32】「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裏,等我禱告。』」   

    ﹝文意註解﹞「名叫客西馬尼,」是一橄欖園,位於汲淪溪的另一邊,離耶路撒冷城牆約一點二公里,為耶穌和祂的門徒常去之處(參約十八1~2),據說此園也是屬於馬可家的產業。

   


【可十四33】「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

    ﹝文意註解﹞「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主耶穌是神也是人,祂在人性裏,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參雅五17),所以祂也會哭,也會憂傷難過(參約十一33,35)。不過,主在此所憂傷難過的,並不是怕死,而是怕因擔罪而被父神離棄(參十五34)。

   


【可十四34】「對他們說:『我心裏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裏,等候儆醒。』」

   


【可十四35】「祂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

    ﹝文意註解﹞「叫那時候過去,」『那時候』指釘十字架的時候。


【可十四36】「祂說:『阿爸,父阿,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靈意註解﹞「求你將這杯撤去,」『杯』含有受難與死之意(參十38)。『這杯』乃是神忿怒的杯(參啟十四10),它原是我們該得的分,但神差遣主耶穌來到地上,就是要祂代替我們喝這杯,也就是要祂在十字架上擔罪受死,故這杯也指十字架的死。

          主是在那裏藉禱告摸父神的心意,以確定除了『十字架的死』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辦法,能夠成就神的旨意。

   


【可十四37】「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覺麼?不能儆醒片時麼?」

   


【可十四38】「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文意註解﹞『迷惑』或譯『試探』,在此指留給敵人趁隙而入的機會。

          「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指肉體夠不上靈裏的意願,靈所願意的,肉體卻作不來(參羅七18~24)。

   


【可十四39】「耶穌又去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

   


【可十四40】「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甚是困倦;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原文字義﹞「困倦」沉重,累著。

   


【可十四41】「第三次來,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罷(罷或作麼);彀了,時候到了;看哪,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裏了。」

    ﹝文意註解﹞「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罷,」意即事情已經定局,儆醒禱告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可十四42】「起來,我們走罷;看哪,那賣我的人近了。』」

    ﹝文意註解﹞「起來,我們走罷,」不是逃避,乃是去面迎那班軍兵。

   


【可十四43】「說話之間,忽然那十二個門徒裏的猶大來了,並有許多人帶著刀棒,從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那裏與他同來。」

    ﹝文意註解﹞「那十二個門徒裏的猶大來了,」原文作『十二門徒中的一個──猶大來了』;聖經常以『十二門徒中的一個』來稱呼猶大(參10節)。

          「有許多人帶著刀棒,」這些人乃是羅馬兵丁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的差役(參約十八3)。

          「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他們是組成公會(Sanhedrin)的主要分子(參53節)。

   


【可十四44】「賣耶穌的人曾給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祂;你們把祂拿住,牢牢靠靠的帶去。』」

   


【可十四45】「猶大來了,隨即到耶穌跟前說:『拉比。』便與祂親嘴。」

    ﹝文意註解﹞「便與祂親嘴,」『親嘴』在猶太社會中,乃是一般做門徒的向老師(拉比)請安的方式,故在說一聲『請拉比安』(太廿六49)之後親嘴,原是一項平常的事。不過,本節的『親嘴』,在原文與前一節的『親嘴』不同字;本節乃係一強調語,表示非常親切的舉動(參路十五20;徒廿37),由此更凸顯猶大的虛偽做作。


【可十四46】「他們就下手拿住祂。」


【可十四47】「旁邊站著的人,有一個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個耳朵。」

    ﹝文意註解﹞「有一個拔出刀來,」這個人就是彼得(參約十八10)。

   


【可十四48】「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麼?」

    ﹝文意註解﹞「如同拿強盜麼?」主這話一面暴露了宗教徒的不義,一面也點明祂將與『強盜』同釘(參十五27),正應驗了祂要被列在罪犯之中的話(參賽五十三12)。


【可十四49】「我天天教訓人,同你們在殿裏,你們並沒有拿我;但這事成就,為要應驗經上的話。』」

    ﹝文意註解﹞「為要應驗經上的話,」即完全應驗了主在本章廿七節所引撒迦利亞第十三章第七節的話:有刀劍興起,攻擊牧人,羊就分散。

   


【可十四50】「門徒都離開祂逃走了。」

    ﹝文意註解﹞眾門徒誓死忠心的話(參31節),言猶在耳,如今試驗臨到,便顯明人的真相。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回頂部